maxon Story
第四次工業革命
自 1760 年以來,全球經歷了三次工業革命;如今,我們又站在一個臨界邊緣,準備迎接第四次工業革命,也就是所謂的工業 4.0,又稱數位製造。讓我們一起看看這些變化對企業和勞動力有什麼意義。
在 1760 年和 1840 年之間,第一次工業革命使手工人力生產轉為使用蒸汽和水力。
自大約 1871 年至 1914 年之間,由於大規模的鐵路建設和工廠電氣化普及,終使第二次工業革命爆發。而這也是電信網路的開端,使得想法能夠更快速地分享傳播,並且促生了第一條現代化生產線。
隨著電腦的發明,第三次工業革命是一場 20 世紀末的數位化革命。操作員可以為電腦進行程式設定,讓它們執行並重複機械化的工作,大大提高了產能且降低勞動力成本。
我們現在正處於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開端,這場革命也被稱為數位製造、工業物聯網(IIoT)和工業 4.0。那麼,這些轉變對企業和勞工有何影響?
工業 4.0 要面對哪些挑戰?
和任何一場革命一樣,都必須克服政治、經濟、組織和社會等各方面的挑戰。政治方面: 合作監管和法律爭議。經濟方面:使第一世界國家受益的高成本建置施行。組織方面:可靠性、防禦措施和安全性,IP 保護和培訓勞動力。社會方面:隱私問題和對監視的不信任、由於害怕變化和對工作保障的疑慮使得勞工的意願低落。
最近的革命帶來了資料交換自動化——先進的人機介面實現了即時通訊。這樣的速度結合大數據和數位處理平台,為營運商提供了更高的透明度。營運商因此可以識別出整體任務並對其進行優化,使得系統組件能夠自我監控,實現自主運作。這種能力帶來了極大的靈活性,機器可以預測故障模式,並在故障發生之前便加以修正或規劃維護作業。這都有助於縮短停機時間和提升整體效率,進而持續減少勞動力需求,各企業將能夠大幅節省成本。然而,勞工們將因可能失業而提高警惕和憂慮。在工業革命歷史上的每一個自動化過程中,都會有一些工作受到淘汰;然而,因創新而產生的新工作會需要不同的技能,人們需要重新接受培訓。
這會是什麼樣子?
所有領域都機會無限,但讓我們來看看明日的工廠會是什麼樣子。
機器學習
自主移動機器人(AMR)會在不同日子在不同路線上工作,並根據倉庫和內部物流的需求自行調整改變路線。它們配備有一系列的感應器,讓它們能夠在彼此與人類勞工之間導航移動。若 AMR 需要維修,它們會自行診斷並前往維修站接受預防性保養或必要維修作業。
智慧工廠
工業 4.0 中包含了「智慧工廠」的概念,也就是採用網宇實體系統。網宇實體系統利用電腦運算來控制機械並連結至物聯網;物聯網中的設備都配備有感應技術,以便透過網路交換資訊。網宇實體系統的例子包括可以感知周圍環境的自動駕駛車輛或無人機。在倉庫或工廠裡不再由人員用輸送帶卸貨,而是由貨車根據自動化數據收集的結果供應精確的原料數量。產品以數位化方式開發和測試。在智慧工廠中,從原料進貨到最終產品,整個過程都在最少的監督之下運作。
我們的客戶通常處在工業轉型的最前線,因此我們必須不斷接受挑戰,設計和製造出推動創新的產品。
為了向 AMR 設計人員提供最大的設計自由,maxon 集團開發出一系列體積精實的模組化馬達。這些 IDX 驅動解決方案符合大多數的嚴格要求:可提供較目前市面上解決方案高 20% 的性能。